close

核潛艇與常規潛艇大洋練兵。 龍運河 攝開展海上核安全救護演練。 王松岐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電 題:中國海軍第一支核潛艇部隊:長時間潛航挑戰生理極限
  作者 鄭良振 陶社蘭
  中國海軍第一支核潛艇部隊——海軍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組建以來,基地官兵涉深海、闖大洋,執行遠航任務,危險無處不在,險阻如影隨形。
  每一次挑戰極限,都是一次與死神的博弈。沒有視死如歸的軍人血性,核潛艇官兵就不可能一次次直面生死。
  那是一次帶著試驗任務的遠航訓練,驗證複雜海況條件下核潛艇新型通信天線的可靠性,通信天線突發故障。指揮員果斷決定:連夜浮起更換。經驗豐富的艇長朱振國決定親自帶領突擊隊出艇。然而,他和航海長、值更官剛登上艦橋,就被大雨狂風給“推”了回來。朱艇長咬咬牙,蹦出兩個字:“再上!”三個人緊緊抱在一起,粗大的繩子拴在腰裡,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掛到了艇邊的護欄上,建起了臨時搶修的“通道”。
  通信班長王超帶領6名艇員登上艦橋,順著綁好的繩子,把自己綁在艇舷進行操作。王超描述當時的場景:那時的大浪打到臉上,猶如刀鋒划過般的疼痛;坐在左傾右晃的艇舷,比坐過山車更加驚險。戰友們喊著號子,相互鼓勁加油。3個小時之後,終於重新更換了通信天線。一組組電文穿越萬頃波濤,試驗取得成功。
  核潛艇上使用了多種高科技手段,儘量減少對人體的危害,但艇內的環境仍然比常人想象的艱苦,部分崗位高溫、高濕、高噪音,每分每秒都在考驗著官兵。
  長時間的水下航行,官兵們24小時輪換值更,遇到特情,休息更沒個準點。時間久了,艙室的空氣已經被循環使用幾遍了。長時間在封閉的艇內生活,人體的生理機能和內分泌系統容易發生紊亂。
  面對艱苦環境,官兵始終保持旺盛的戰鬥熱情和高昂的戰鬥意志。多次執行過重大任務的基地副總工程師李勝弟說,同舟共濟過的潛艇兵,更加明白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真諦。
  正是憑著這種樂觀主義精神,才使得核潛艇官兵始終把執行每一次重大任務作為砥礪過硬戰鬥作風的磨刀石。官兵駕馭戰艇,長時間在深海大洋中時而水下潛航,時而快速機動,時而隱蔽出擊……一次次挑戰生理極限,一次次探路深海龍宮,一次次出色完成任務。
  那年初冬,一艘核潛艇悄悄駛出港口,一個“猛子”潛入深海,開始了中國核潛艇首次最大自給力考核試驗。空氣、水、陽光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可是對於長航的官兵來說,這三樣就是最昂貴的“奢侈品”。50天……60天……長時間水下生活,艇員們的體質明顯下降,有的艇員出現失眠、頭暈、食欲不振、記憶力減退等。原來全艇人員一頓能吃幾十斤米,後來連一半都吃不了。
  第70天到了,已超過了法國核潛艇67天的長航紀錄,是到此止步還是繼續前行?艇政委常寶林作了一次“民意測驗”,結果艇員們都選擇“繼續航行”。
  忍受孤寂,剋服枯燥,戰勝恐懼!中國核潛艇圓滿完成了90晝夜長航,打破美國“海神”號核潛艇的長航紀錄,創造了核潛艇一次水下航行時間最長的世界新紀錄。
  科學地駕馭核潛艇這樣高科技密集的武器裝備,必須具備嚴謹細實的工作作風。
  在核潛艇裝備使用和管理上樹起一個鐵規矩:第一細,第二實,第三不能有說不清的問題。基地官兵始終以“慎之又慎、萬無一失”的安全理念和“零容忍、零藉口、零差錯”的工作標準嚴格管理核潛艇,指揮嚴謹、工作細緻、講究科學、嚴格管理,以一萬的努力防止萬一。
  反應堆是核潛艇的核心裝備,技術密集、操作複雜。長期停堆後,再啟動具有一定的安全風險。某年,某艇按照計劃修理後,如何再次啟堆,成為擺在基地官兵面前的一道難題。焦增庚帶領一群技術骨幹,在既無經驗可循、也無規程可循的情況下,對某核潛艇物理啟動,摸索出了反應堆最佳啟動程序和操作規程,確保反應堆啟動安全,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精細化管理在某技術總站顯得尤為突出。大山深處,身著全封閉服裝的官兵正在對某新型戰略導彈進行“體檢”,一切都有條不紊。
  就在各單位以清晰的口令上報導彈準備完成情況時,陣地指揮員盧明章突然叫停,他把所有官兵集中起來,手裡夾著一根頭髮絲,嚴厲地說:一根不起眼的頭髮絲,如果掉進導彈的重要部位,就可能影響導彈的技術參數,成為戰場失利的罪魁禍首。他親自監督,全線“返工”。
  把制度細化,在末端抓落實。該總站將數百套件火工品、千餘台套設備、數萬種各種附件管理得井井有條,保持了組建以來無裝備事故的佳績,圓滿完成20多項重大任務,80多次受到艦隊以上表彰。
  防微杜漸才能保證核安全。某核潛艇一次小修後,技術保障大隊士官劉輝在對調節空壓機等設備抽檢時,發現一臺機器少裝了一個螺絲,一個小螺絲丟了,在核潛艇上是天大的事。大隊領導大動干戈,安排技術骨幹力量進艙開展地毯式檢查。整整忙碌了16天,最終找到了那枚丟失的螺絲。打那以後,他們又多了一條“鐵規”:新安裝設備必須進行全面安全排查。
  從事與“核”打交道的高風險職業,對官兵心理承受力要求很高。基地開創性地開展了核潛艇艇員心理訓練,錘煉官兵過硬的心理素質。基地後勤部部長宋光峰介紹,近幾年,建成了心理測評系統、戰場環境模擬心理訓練室和心理行為訓練場等。
  那一年,核潛艇在某海域執行任務,雷達兵穆美田全神貫註地盯著雷達顯示屏。突然,一個微弱的信號在他眼前一閃而過,頃刻消失得無影無蹤。這瞬間的一閃,卻在穆美田腦海留下刀刻般的印記:“左舷×度,發現某國反潛飛機!”時任艇長董震迅即調整部署,當機立斷發出口令:“緊急下潛!”核潛艇一頭潛入滾滾碧波。果然,數分鐘後,某國反潛機掠海而過。穆美田憑著過硬的專業技能,提前做出偵測判斷,為核潛艇先機發現、有效機動贏得了寶貴時間。基地司令員高峰說:“突發情況下,官兵冷靜面對,沉著應對,既是對戰鬥作風的基本要求,也是對技戰術水平的實際檢驗。”
  那年4月,核潛艇在某海域向極限深潛發出了挑戰。100米……200米……潛艇越潛越深,艙壁不時發出響聲。“一根支撐深度計的角鋼隨著潛艇下潛而逐漸變形。”參加深潛的老艇員王道桐回憶起當時情景,仍心有餘悸。但是,官兵們並沒有退卻,每個人都在各自戰位上鎮定操作,控制潛艇平穩地向深海下潛。12時,深度計指針指到極限深度,標志著中國潛艇史上深潛新紀錄誕生了!
  基地政委厲延明說:“核潛艇是國家戰略部隊,是國家安全的盾牌,平時不惜力、戰時不惜命,有一股敢於拼命的勁頭,集一身壓倒一切的膽氣,才能稱之為一支合格的、讓人民信得過的‘殺手鐧’部隊!”(完)  (原標題:中國首支核潛艇部隊:長時間潛航挑戰生理極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c01bcmas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